当前,我校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教学改革是未来三年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我校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探索,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编写校本教材,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出发点。本人就如何开发校本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目前统编教材的编写存在以下问题:1、统编教材编写、印刷和出版周期较长;2、内容大多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看重学术价值,体现作者个人的学术水平,对于“教材是给不懂的人去学习”这一理念基本不关心。即使有所变动也是相关课程的压缩本;3、教材不符合中职生本身的特点——中职生就是由于学习能力差而被普通教育淘汰下来的,如果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学习难度大,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放大厌学心理。而且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要紧随社会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材需要不断的更新,现有的教材往往落后社会需求3——5年,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所谓校本教材就是以学校专业特色为本,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自行开发出来的特色课程。能否开发好校本教材,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利用,也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
每一个学校由于办学历史、环境、师资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必然形成各自的传统,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体现学校特色。
我校是一个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建校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是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服装、机电、学前教育等专业时间较长、实训设备先进、经验丰富的一所学校,目前在全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服装专业、机电专业是我们龙头与特色。学校一直以来非常也注重专业课程的开发,而校本教材的编写则更要体现这一特色,多向这些方面侧重。
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是通过精心设计方案,扎扎实实的、通过反复论证的。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特别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我校有许多老师曾参与一些教材的编写及一些课题的研究,这是个非常好的基础。如果校本教材的编写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这样校本教材的编写则会原则、目标明确,操作符合规范,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会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校本性。
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对于他们的深入了解是编写好校本教材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编写校本教材的相关人员首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他们目前的认知水平、对不同课程的喜好程度等等;其次要深入教师,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目前教材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等等。深入的、合理的调研,是编写校本教材的重要前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对已有课程的领会、实施情况,也取决于对新开发课程的领会、实施情况。教师既是校本教材的实施者,也应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有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相关部门的参与,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有学校行政、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班主任代表等参加的课题研究组。通过明确课题目标、研究重点、研究原则,发动人人参与校本教材的资料收集、编写工作。要求教师积极出点子,共同确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文成文形式,讨论形成低、中、高段的教学内容,在课题组成员的征稿、组稿后,形成校本教材初稿。其次,要求每位教师校本教材进行教学试验,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及后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这样,通过一个阶段的试教,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利于教师教学。第三,反复修改,再次定稿,正式成为校本教材。
通过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使校本教材更贴近学校实际、教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使校本教材教学富有实效,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校本”性、实效性。
五、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主要看学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能否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
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立足学生的主体发展,做到目标设置多样性、内容选择自主性、课程评价灵活性。在目标设置上,既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目标、德育目标,体现多样性;在内容选择上,只需要有每学期要求完成的大致要求,没有强制完成的具体要求,体现自主性;在课程评价上,既可以通过学生的平时考核来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结合学分制改革来评价学生;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其他能力,体现灵活性。这样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情感等诸方面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建设要符合学生实际,把握基础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最需要的是“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最主要的目的是毕业后能掌握一门技术,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所以职业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除去高、精、尖的抽象理论,尽可能使用简洁直观的内容,使学生多掌握实践技能。职业学校教材的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删减推导、证明的内容,强调知识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要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编写过程中,校本教材要把握基本知识“面宽、灵活”的原则,即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基础类课程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一般专业对理论、技能及其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教材内容应尽量采用模块式组织,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可利用学分制,让学生紧紧围绕自己的学习需求来选取,适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所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强调相关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强调避免理论化或学科化的倾向,强调技能与工作实践的内在联系,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训方式。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基本技能这条主线,形成职业能力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训练内容、考核内容和不同的教材形式。
目前,我校在校本教材的探索方面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分制试点的基础上已经陆续开设了二十多门选修课,不少课程已经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师生欢迎。这些探索是我校编写校本课程的良好基础,但还应该看到,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还是刚刚起步,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全体教职工开发校本教材的氛围还没有全面形成,下一步需要加强认识,围绕我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目标,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分步实施,系统的规划和开发,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开放式、多样化、实用性”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专业拓展系列教材。针对各专业特点,开发出与专业技术、技能相关联的精品课程。
二、人文素养系列教材。围绕学校德育教育和基于培养学生良好人格,文化育人等目标开发相关特色课程。
三、个性特长系列教材。适应各专业学生不同兴趣和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发出有助于未来就业的各类兴趣特长相关课程。
四、实践体验系列教材。结合学生特点,围绕学校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相关的精品课程。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希望全体教职工特别是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加强交流和探讨,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